|
HyperRAM
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微控制器(MCU)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尤其是在汽车电子领域,MCU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英飞凌作为汽车半导体领域的领军者,当然更加重视MCU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。
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高级总监、动力与新能源系统业务单元负责人仲小龙
132位MCU不断挤占市场
近年来,随着32位MCU的普及,8位/16位MCU的市场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。随着汽车电子系统功能的提升和集成度的不断提高,EEA架构不断更新,总体上对MCU性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。功能相对简单的系统,如泵、阀和小电机控制系统,正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,即采用类似片上系统的方案,将电源、通信、预驱以及MCU集成在一个芯片上。因此有些片上系统比如英飞凌的ePower采用的是32位的ARM核,那么8位/16位MCU会被取代。这种趋势使得32位MCU在市场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,8位/16位MCU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。
然而,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,8位/16位MCU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此外,随着技术的发展,MCU也在不断推陈出新,出现了异构多核MCU等新型架构。这种架构通过在单个MCU中集成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内核,以满足不同任务的需求,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。
2在MCU的红海中屹立
2023年,MCU市场经历了一场价格战,由此对MCU厂商的业绩和产品策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市场大环境对于其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,英飞凌也不例外。在这场竞争中,英飞凌的MCU产品凭借其差异化、前瞻性的功能设计和性能表现,赢得了客户和市场的青睐。
英飞凌在MCU领域具有丰富的产品线,包括采用了Arm®Cortex®-M0+/M3/M4等内核的Traveo™和PSoC™系列,以及基于自研内核架构Tricore™的AURIX™系列MCU。这些产品以其高性能、高可靠性、高安全性和高扩展性在业内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未来,英飞凌仍将立足自身优势,不断推陈出新,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、面向未来的、可以满足汽车电子系统长期需求的MCU产品。同时,英飞凌将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,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持续打造强大的生态系统,同时继续执行双工厂策略保证供货的安全性。以零缺陷为目标,英飞凌将持续提升其产品和服务质量。不仅如此,英飞凌也将通过不断创新,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,以达到和客户长期合作、共同成长的目标。
在MCU方面,Omdia数据显示,英飞凌2024年全球MCU市占率为21.3%,同比增幅为主要厂商中最高。TechInsights同期报告进一步指出,英飞凌在汽车MCU细分市场的份额已升至32.0%,领先优势扩大。
借助AURIX™、TRAVEO™、PSoC™、XMC™等系列产品,以及配套软件与开发工具,英飞凌MCU业务自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3%(同期市场均值仅4%)。
MCU业务的稳健增长,不仅为其带来当前的行业地位,也构成英飞凌在汽车电子趋势下布局通信路径的基础。
正如英飞凌所言,其半导体与MCU产品已深度服务于动力总成、BMS、车身、信息娱乐与ADAS等关键应用。
当前,整车E/E架构正向集中化、分区化演进,英飞凌将其明确视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底层演化方向。
这一判断,是英飞凌继续扩展通信能力的逻辑起点。
02为什么是通信?MCU之后,SDV还缺什么?
英飞凌此次收购Brightlane,指向其SDV架构演进中的关键缺口:通信能力。
随着汽车E/E架构由分布式走向中央计算与区域控制为特征的分区架构,整车内部通信需求急剧上升,传统总线(如CAN、LIN)在带宽和延迟方面已趋紧张。
|
|